文心沙龙之“漫谈西方文学 品味心灵深处”_伟德betvlctor国际官网
次
“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而言,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观,辩证看待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心理世界,5月17日晚,应伟德betvlctor国际官网文心读书会和心理健康发展部邀请,伟德betvlctor国际官网外国文学副教授邓宏艺做客文心阅览室为同学们带来一场以“漫谈西方小说中的心理描写”为主题的,关于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心理分析的读书交流会。
以西方文学的历史发展脉络为线索,以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心理变化为基准,关于神话、个性、人文主义、现实风格、主观感受、意识流的交流贯穿整场文艺沙龙的始终。作为外国文学的博士生,邓宏艺对于西方文学中的心理描写有自己独到的解读,他认为,究其西方文学的发展史而言,可以将西方文学的变化分为早期、中世纪、文艺复兴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以来四个具有代表性的阶段。
作为早期的西方文学的代表,神话、传说、史诗占据重要位置,邓宏艺认为,希腊罗马文学的典型代表《美狄亚》,从现代的眼光看,其心理描写的原始性和情感音域的狭窄性不经意间为作品染上了缺乏深度的瑕疵。但丁带着《新生》敞开了中世纪个性压抑的大门,探索灵魂,直接展示人的内心世界,正如布克哈特所说:“整个中世纪,诗人们都是在有意识地避开自己,而他是第一个探索自己灵魂的人。”由文艺复兴走向19世纪末期,西方文学中的心理描写艺术随着人文主义、理性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的传播在刺激中得以发展壮大。卜伽丘的《菲亚美达的哀歌》、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等作品,在心理主题的开掘和心理描写的深度方面都超过了古希腊罗马文学中的同类作品。在戏剧领域,莎士比亚以细节描绘的精细和人性挖掘的深刻达到了对人类心灵的前所未有的完美展示。
而从文艺复兴开始,欧洲近代心理描写艺术逐渐形成主观浪漫主义和客观现实主义两种风格。在继承19世纪心理小说的传统之上,积极吸取现代文化观念和现代主义艺术方法,20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在心理分析和技巧方面都有了新突破。邓宏艺指出,20世纪的心理描写艺术主要沿着以理性心理分析和以非理性的精神分析和艺术呈现为基本特征的两条路线发展。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作品展现了理性分析的基本特征。意识流小说凭借其表现内心生活的流动性和混杂性、打破外界时空观念、采用自由联想内心独白等方式在非理性的路线中别树一帜。
交流会期间,邓宏艺不时地与在座的同学们进行设问、提问环节,以便提高同学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这种开放式的提问充分调动了同学们发散性思维,在提问中解答疑惑,在交流中总结成长,让心灵在书中憩息,让智慧之花在心灵绽放。
对比中西文化,邓宏艺从中西文化精神、文化性格差异、影响因素、性别比例和理论影响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解答。